原标题:生活铺子丨“一人食”兴起,是孤独还是自由?
一群人吃饭有一群人的热闹,一个人吃饭有一个人的自在。在这个开放而包容的时代,我们可以无限拓展生活的空间和边界。“一人食”也好,“多人游”也罢,忠于本心,随心随性,就是最好的活法。
“同桌共饮”“一桌而食”的用餐方式,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传统。这种亲密的接触,无形中升华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中,就曾用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;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”来描绘这一隆重而又热烈的场面。
但不知从何时起,“一人食”开始演变为新的城市文化景观。近日,有记者在武汉街道口一家大型商场负一楼的餐厅内,发现“一人食”餐位区颇受欢迎。用餐者独自坐在一个用三面隔板分开的长桌上,静静享受食物,并配以各种短视频佐餐。他们中的部分人,不仅崇尚“一人食”,还过着“一人居”的生活,闲暇之余以“一人游”来充实心境。
这种以个体为单位的生活方式,与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有关。数据显示,2022年初我国独居成年人达1.25亿。国家统计局预测,到2030年独居人口数量或将达到1.5—2亿。或出于主动选择,或由于被动适应,大批独居者不再沿用过去相对传统的生活方式,愈发向往一种更都市、更摩登的生活——兴致来了,便动手做一桌丰盛的餐食,拍照留下热爱生活的痕迹;偶尔倦怠,便“说走就走”,寻遍大街小巷只为打卡一道“网红”美食。
从生活方式的转变,可以透视当代人崇尚自由与个性化的心态。留心周围,不少人都在试图以“一个人的精彩”取代“多个人的将就”。他们主动脱离种种束缚,认真聆听内心所需,妥善安放个人偏好,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与优化。当然,所谓的独立与自由,并不意味着人的生活边际在窄化。就像上班族,嘴上将下班称为“社畜贤者时间”,用“非诚勿扰”的傲娇来守护宝贵的独处时光。但走进办公室后,他们同样离不开一个固定的“饭搭子”,甚至“厕所摸鱼”时也要呼朋引伴。
马克思曾说:“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,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,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。”独身者们在实现自我梦想与价值的同时,也尝试在公共空间寻求社会归属感。社交媒体上,一个个生动鲜活的“独居vlog”,安静记录着博主做早餐、出门跑步、拆快递、见朋友等琐碎的日常。博主们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努力奋斗,也在视频中寄托着自己对生活的希望,更用镜头语言发出明确的信号:不论条件如何,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。
“一人食”“一人居”,究竟是孤独还是自由?各人有各人的态度和答案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划分“楚河汉界”。从经济的视角去观察,伴随单身独居形成的消费业态,正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新文化和新市场,让“独乐乐”流行为“众乐乐”。
商家踩准风口,消费市场愈发多元。从“双十一”被冠以“光棍节”的称呼,将“消费剁手”以节日的名义合理化;到迷你KTV、小户型公寓、一人旅行套餐等业态日渐细分,“单身经济”的劲风吹遍衣食住行、休闲娱乐等各行各业。这两年,在疫情反复和新型消费场景的双重作用下,迎合了“懒人经济”的预制菜也迎来了市场的黄金期。种种迹象表明,“孤独”不再是“一个人生活”的唯一标签,其孕育出的消费繁荣以及给个体带来的多样选择,早已将“单身经济”带离“个人语境”,演变为一种更宏大的经济现象。
一群人吃饭有一群人的热闹,一个人吃饭有一个人的自在。在这个开放而包容的时代,我们可以无限拓展生活的空间和边界。“一人食”也好,“多人游”也罢,忠于本心,随心随性,就是最好的活法。
[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]